峰石的特置在我國的園林發展史上是運用得比較早的一種山體意匠表現形式,古代的園主們也常以奇峰異石而爭相夸耀,宋徽宗趙佶甚至還給峰石加封爵位,賜以“神運”、“昭功”、“敷慶”、“萬壽”等峰名,“獨‘神運峰’廣百圍,高六仞,錫爵‘盤固侯’。”(祖秀《華陽宮記》)現在蘇州的瑞云峰、冠云峰就是這一時期(北宋花石綱)的遺物;峰石同時也是園主確證自我,張揚個性,展示其精神世界與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諸如米芾拜石、寒碧莊(留園前身)主人劉恕自號“一十二峰嘯客”等等。正是這種體量極大、姿態多變的峰石具有獨特的觀賞性,所以如果把它們和一般山石相混用,則無異于投瓊于甓,埋沒了它應有的價值。因此它常被特置于主要的觀賞位置,作為觀賞主景而加以應用,如蘇州留園的冠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
傳統的特置峰石常安置在整形的基座上,或整塊的自然山石基座上,這種自然的山石基座稱之為“磐”。其在工程結構方面的要求是穩定和耐久,而其穩定、耐久的關健則是要掌握峰石的重心線,使其重心垂直向下而不偏離重心線,使峰石保持平衡。我國傳統的做法是在峰石的基座上鑿“筍眼”(即榫眼),將峰石的底部置于筍眼之中?!秷@冶》云:“峰石一塊者,相形何狀,選合峰紋石,令匠鑿筍眼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觀?!币馑际钦f:對于單塊特置的峰石,先要仔細察看它是什么形狀,再選擇和峰石的紋理、色澤等相類似的山石,讓工匠把它鑿成帶筍眼的基座,然而將峰石按上大下小的形體安裝其上,豎立起來,這樣才會好看。對峰石的底部也可略作加工,形成石筍頭,筍眼的大小和深度應根據峰石的體量和底部石筍頭的形狀而定,一般筍眼直徑和深度應比峰石下部的石筍頭略大、略深一些,吊裝前先在筍眼中澆灌少量的黏合材料,吊裝時應將峰石懸空垂直,仔細審視它的重心線,并隨時矯正,然后徐徐落下,投入基座筍眼之中,空隙處可用小石片剎實,再灌漿穩固:冠云峰安裝示意圖)。至于現代立峰,由于膠結黏合材料強度增大和工藝水平的提高,其做法相對簡單,一般基座上不再鑿以筍眼,而直接在基座上進行安置,方法和傳統立峰相同,其要點也是重心線垂直向下,用剎片墊實、固定,再用水泥砂漿進行勾縫,連成整體。峰石的材料也從以前單一的太湖峰石擴大到了黃石等石種,進行立峰特置,尤其在現代綠化景觀中常有應用。
>>>點擊“園林綠化”了解更多養護案例<<<
廣東怡軒園林綠化公司擁有豐富的綠化養護經驗,養護技術力量雄厚。一站式綠化養護服務平臺,專業的服務品質,口碑良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綠化養護、園林設計、綠化工程等一體化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撥打服務熱線18925980589或登錄我們的官網m.jingxilinquan.cn在線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