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沒有強風暴雨,海水卻漫過大街小巷。近期,廣東東部一些沿海地區發生海水倒灌,街道一片汪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隨著上游河道來水量減少,每到秋冬季枯水期,珠江三角洲會出現海水倒灌現象,當海水上溯覆蓋了城市取水口,水的含氯度超標,就無法取用淡水。位于珠江入??诘闹楹!拈T等城市受海水咸潮影響較大。特別是澳門,三面環海,95%以上的淡水靠珠海供給。
2004年,珠江三角洲遇到近年來比較嚴重的枯水期咸潮,就連廣州番禺的民眾都在喝咸水。作為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機構,珠江水利委員會接到了國家防總、水利部“壓咸補淡”的調水任務。
“從20年應急水量調度實踐來看,‘壓咸補淡’是應對珠江河口咸潮的最有效方式?!?1月22日,在水利部舉行的珠江“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實施2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吳小龍說。
什么是“壓咸補淡”?吳小龍解釋,通俗地講,就是通過科學調度上游水庫群,有效補充河道淡水徑流量,從而壓制咸潮上溯,使咸潮影響范圍下移到取水口以下,為當地供水系統創造抽取淡水的有利條件,從而保證正常取水使用。
2005年初,為破解中山、珠海等地連續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之困,珠江委首次啟動珠江千里應急調水壓咸工作,通過調度西江上游天生橋一級、龍灘等水庫,從上游調水加大河道流量。調水路線橫跨貴州、廣西和廣東,全程長達1300多公里。
從2005年1月17日8時至2月1日8時,集中調水15天,上游骨干水庫共補水8.5億立方米。2006年集中調水7天,上游水庫共補水5.5億立方米。珠三角地區在兩個枯水期內合計取水達7641萬立方米,成功緩解了當地供水緊張的局面。
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表示,為更好開展“壓咸補淡”調度工作,2006年,珠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成立。作為全國首個將抗旱職能納入統一管理的流域性總指揮部,其有力推動“壓咸補淡”調度從被動到主動、從應急到常態、從局地到流域,讓全流域統一調度更加有力高效。同時,水利部系統謀劃珠江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西江龍灘水電站、大藤峽水利樞紐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構筑起珠江流域梯次供水保障的“三道防線”。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督察專員王章立介紹,具體來講,“第一道防線”是基礎,珠海竹銀等當地水庫搶抓時機抽蓄淡水補庫,“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是關鍵,抬高近地大藤峽水利樞紐蓄水位,適時開展“壓咸補淡”應急調水,確保淡水按時、保質、保量到達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線”是保障,遠地天生橋一級、龍灘等水庫持續向“第二道防線”補給水源。“三道防線”打造了全流域、大空間、長尺度、多層次的供水保障格局,對保障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王寶恩表示,珠江“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實施20年來,累計調水756億立方米,形成了供水、生態、發電、航運等多方共贏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壓咸補淡”應急水量調度,依然存在諸多難點。王章立表示,用好枯水期寶貴的水資源進行“壓咸補淡”,必須精準確定壓咸流量和時機,這對咸潮預測預報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再就是在水工程調度方面,“壓咸補淡”調度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西江上游調水到珠江口,水流演進距離達到1336公里,而且珠江三角洲河網密布,水流條件復雜多變。實施調度需要流域上、中、下游水庫群梯次接力,控制淡水精準壓制咸潮,這對水工程聯合調度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面對水旱災害趨多趨頻趨強趨廣,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與之相匹配的城市群供水保障要求更高等形勢,水利部將持續通過科技賦能,筑牢流域當地、近地、遠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線’,全面提高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水平,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堅強的水安全保障?!蓖鯇毝鲝娬{。
聲明:轉載此圖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園林綠化”了解更多養護案例<<<
廣東怡軒園林綠化公司擁有豐富的綠化養護經驗,養護技術力量雄厚。一站式綠化養護服務平臺,專業的服務品質,口碑良好!旨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綠化養護、園林設計、綠化工程等一體化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撥打服務熱線18925980589或登錄我們的官網m.jingxilinquan.cn在線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